1.刮目相看,是什么结构的短语,
刮目相看
指别人已有进步,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。
[拼音]
guā mù xiāng kàn
[出处]
宋·杨万里《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》:“一别璘公十二年;故当刮目为相看。”
[例句]
他的球技令我们对他刮目相看。
[近义]
另眼相待 刮目相见 另眼看待 另眼相看 。
[反义]
置之不理 置若罔闻 掉以轻心 视同一律 。
2.刮目相看是什么意思
刮目相看 ( guā mù xiāng kàn )
解 释 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,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。(应去掉旧的看法。)
(离别几天后就应该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他。)
出 处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吕蒙传》:“遂拜蒙母,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人 物 吕蒙,字子明,汝南郡富陂县(今安徽阜南东南)人。在赤壁之战中,吕蒙与周瑜、程普击败曹军,围曹仁于南郡,曹仁败走,进据南郡,晋位偏将军,任浔阳县令。
示 例 1.鲁迅《伪自由书·航空救国三愿》:“只有航空救国较为别致,是应该刮目相看的。”
2.世界也刮目相看,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,睡狮果然醒了。
近义词 另眼相看、另眼看待、刮目相待
反义词 视同一律
歇后语 乌鸦照镜子
灯 谜 割除白内障
出 处
士别三日,刮目相看
初,权谓吕蒙曰:“卿今当涂掌事,不可不学!”蒙辞以军中多务。权曰: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!但当涉猎,见往事耳。卿言多务,孰若孤?孤常读书,自以为大有所益。”蒙乃始就学。
及鲁肃过寻阳,与蒙论议,大惊曰:“卿今者才略,非复吴下阿蒙!”蒙曰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,大兄何见事之晚乎!”肃遂拜蒙母,结友而别。
吕蒙,字子明,汝南郡富陂县(今安徽阜南东南)人,少年时即随姊夫邓当渡江。吕蒙的姊夫邓当为孙策部将,吕蒙年仅十五六岁即随军出征。邓当死后,吕蒙代领其众,随孙权征战各地。与刘表部将黄祖作战时,吕蒙为先锋,阵斩陈就,受任横野中郎将,赐钱千万,在赤壁之战中,吕蒙与周瑜、程普击败曹军,围曹仁于南郡,曹仁败走,进据南郡,晋位偏将军,任浔阳县令。
吕蒙初不习文,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:“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,掌管国事,应当多读书,使自己不断进步。”吕蒙推托说:“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,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。”孙权耐心指出:“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?只不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,了解历史往事,增加见识罢了。你们说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?我年轻时就读过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,只是不读《周易》。自我执政以来,又仔细研究了 ‘三史’ (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东观汉记》)及各家的兵法,自己觉得大有收益。像你们二人,思想气质颖悟,学习一定会有收益,怎么可以不读书呢?应该先读《孙子》、《六韬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以及‘三史’。孔子曾经说过:‘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’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担,仍是手不释卷。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。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能勉励自己呢?”吕蒙从此开始学习,专心嘞奋,他所看过的书籍,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。
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,上任途中路过吕蒙住地,吕蒙摆酒款待他。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,觉得吕蒙有勇无谋,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,吕蒙不乏真知灼见,使鲁肃很受震惊。酒宴过后,鲁肃感叹道:“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,时至今日,老弟学识出众,确非吴下阿蒙了。”吕蒙道:“士别三日,但更刮目相看。老兄今日既继任统帅,才识不如周公瑾 (周瑜),又与关羽为邻,确实很难。关羽其人虽已年老却好学不倦,读《左传》朗朗上口,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气,但却颇为自负,老兄既与之相邻,应当有好的计策对付他。”他为鲁肃筹划了三个方案,鲁肃非常感激地接受了。
造 句:他的进步很快,成绩从80分上升到95分,我不禁要对他刮目相看了。
3.成语刮目相看是什么意思
刮目相看guā mù xiāng kàn
刮目相看的中文解释
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
【解释】:指别人已有进步,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。
【出自】:《三国志·吴志·吕蒙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【示例】:世界也~,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,睡狮果然醒了。 ◎朱自清《这一天》
【近义词】:另眼相看、另眼看待
【反义词】:视同一律
【语法】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取得显著成绩
4.刮目相看意思是什么
刮目相看,读音:guā mù xiāng kàn,成语,出自《三国志·吴志·吕蒙传》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。
【解释】:指别人已有进步,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。
【出自】:《三国志·吴志·吕蒙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【语法】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取得显著成绩。
【近义词】:另眼相看、另眼看待、刮目相待、肃然起敬
【反义词】:横加白眼、视同一律
【歇后语】:乌鸦照镜子
【灯 谜】:割除白内障
“刮目相看”初作“刮目相待”,意思是去掉旧的看法,改用新的眼光看待,始见于《三国志·吴志·吕蒙传》裴松之注。裴松引《江表传》:“(鲁)肃拊蒙背曰:‘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。至于今者,学识英博,非复吴下阿蒙。’蒙曰:‘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’”
离别几天后就应该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他。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,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。去掉旧的看法,用新眼光去看待又作“刮目相待”。
5.刮目相看的成语
刮目相看的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,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。近义词:另眼相看、另眼看待。
【成语】: 刮目相看
【拼音】: guā mù xiāng kàn
【解释】: 指别人已有进步,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。
【出处】: 《三国志·吴志·吕蒙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【近义词】: 另眼相看、另眼看待
【反义词】: 视同一律
【用法】: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取得显著成绩。
【结构】:偏正式
【歇后语】: 乌鸦照镜子
【灯谜】: 割除白内障
【举例造句】:他平时沉默寡言,此番石破天惊的话语,令人刮目相看。
【故事】:东吴吕蒙,勇敢善战,20多岁就已成为名将,但出身贫贱,早年没有读书机会,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,于繁忙的军旅生活中,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愤读书,越读越起劲。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断扩大,见解也日益深刻。军师鲁肃领兵经过吕蒙驻地,以为吕蒙是个大老粗,不屑去看他。部下有人建议,吕将军进步很快,不能用老眼光看他,还是去一趟吧!
鲁肃前去看望,吕蒙设宴招待。席上,吕蒙问:军师这次接受重任,和蜀国大将关羽为邻,不知有何打算?鲁肃答道:兵来将当,水来土淹,到时再说吧!吕蒙听了,婉言批评说:现在吴蜀虽然结盟联好,但关羽性同猛虎,怀有野心,战略应该早定,决不能仓促从事啊!并为鲁肃筹划了五项策略。鲁肃听了,非常折服,并拍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: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,没想到学识与谋略也日渐精进,真是士别三日,当‘刮目相看’啊!
【成语】: 另眼相看
【拼音】: lìng yǎn xiāng kàn
【解释】: 用另一种眼光看待。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。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。
【出处】: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八:“不想一见大王,查问来历,我等一实对,便把我们另眼相看。”
【近义词】: 刮目相看、另眼相待
【反义词】: 等量齐观、一视同仁、一律平等
【用法】: 作谓语;表示重视或歧视。
【结构】:主谓式
【举例造句】:他所取得的成绩,让人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。
【成语】: 另眼相待
【拼音】: lìng yǎn xiāng dài
【解释】: 用另一种眼光看待。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。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。
【出处】: 明·无名氏《霞笺记·拆情得喜》:“奴婢蒙娘娘另眼相待,实有冤苦在心。”
【近义词】: 另眼相看
【反义词】: 一视同仁
【用法】: 作谓语、宾语;指特殊照顾。
【结构】:主谓式
【举例造句】:别怪领导对他另眼相待,他的表现实在太出色了。